我國是世界上農村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,農村燃料需求量非常大,因此秸稈顆粒機在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。 每到秋收季節,糧食顆粒歸倉,然而孕育糧食的秸稈卻成了累贅。農民們的習慣做法是一把火將秸稈燒掉,火光沖天,濃煙滾滾。但秸稈并非全無用處,相反,秸稈在食用菌栽培、造紙、建材等領域也能發揮大作用,同時還能作為新型能源,生產出沼氣;粉碎還田,能讓土壤更肥沃;將農村田間秸稈回收,壓縮成綠色燃料——“木煤”生物質顆粒。
對于利用秸稈如何收集原料,是生產秸稈壓塊和顆粒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環節。國家應做好政策引導,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明確方向、目標和任務。通過政策引導,促使政府轉變工作思路、調整工作方法,走出四面圍堵的困境,走上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的新路子;引導社會力量,關注、參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,形成產業化之路,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和利用效果,讓企業從參與中受益;改變農作物秸稈利用給農民增加勞動強度和資金負擔的被動局面,通過互助幫扶、中介服務、專項補貼等手段,讓農民從農作物秸稈利用中嘗到甜頭,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。
為什么說秸稈顆粒機在農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呢?
一是,農村人口眾多,數量巨大,對能源的總需求量特別大。
根據2014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統計,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有6.7億左右。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能源,因此農村的能源消耗量是巨大的。這對于推廣秸稈生物顆粒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。
二是,生物質燃料在農村有著良好的使用基礎。
秸稈、木材等是農村常用的燃料,雖然目前很多較為富裕農村使用煤和天然氣,但是中國人民崇尚勤儉節約的本性,促使很多人仍然習慣使用秸稈、木材作為原料。秸稈木材作為燃料直接燃燒,燃燒效率低,煙塵量大,而將這些原料經過生物質顆粒加工成生物質燃料顆粒,即可解決這樣的問題。
三是,農村有著豐富的生產生物質顆粒所需的原料。
農村隨處可見的秸稈、木材等生物質為生物顆粒機提供了豐富的原料。因此秸稈粒機可以說是取之于農村,用之于農村。
四是,國家整體環境政策要求。
國際各種環境公約要求我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,這就促使我國改變以煤為主要燃料的能源格局,進而尋找新能源替代品,生物質燃料顆粒熱值高,污染小,成為煤炭的理想替代品。
積極推動農作物秸稈利用產業化,盡快形成技術研發與推廣的支持機制,解決制約農作物秸稈高密度、高深度利用的瓶頸。鄭州中厚機械多年來在農作物秸稈利用技術研發的生物質顆粒機,吸引了更多農民朋友和工礦企業的青睞,同時也提高農作物秸稈深加工的附加值。